《趨勢話題》行銷圈、娛樂圈攜手挺品牌
行銷圈又有新的流行:「品牌娛樂化」(Branded Entertainment),或稱「品牌內容置入行銷」(Branded content marketing),這些在美日等國盛行的創意新法,近一年間在台灣被大量試行採用,甚至被行銷業、娛樂圈視為不景氣下的共存共榮之道!
現在打開電視不乏這類例子,戲劇、綜藝節目裡的道具、佈景愈來愈清楚,幾乎都看得到是哪種產品和牌子,但不是因為你的眼力過人,而是品牌置入行銷,這類道具化置入手法,著重鏡頭帶出多少的cut、大小、位置。有些玩得過火太搶鏡,還會被打上馬賽克。
換台看齣偶像劇吧,男女主角因為洗魚塭不小心掉了Swatch手錶,就此展開一場尋錶歷程,最後尋獲的手錶被包裝成情人節禮物送給對方,這是否讓你心中有些悸動,也想在情人節買一支錶?安排商品做這類劇情化演出,搭配節慶旺季促銷,是另一種置入行銷。
置入行銷還有第3種,因應某德國手機商希望強調工藝精神,製作單位創作出一個品牌slogan結合男主角人生架構相關的單元劇,這時品牌資產是透過角色扮演化,更緊密地融入節目內容。
置入行銷越玩越多且廣
從道具化、劇情化到角色扮演化,置入行銷愈玩愈深,而且日趨成熟和精緻,貝立德公司品牌娛樂開發部副總監鄧孔彰指出,目的都是要讓消費大眾想了解、討論產品或品牌,要做到這點,行銷人必須能夠玩出創意。
目前置入行銷的手已經伸進新聞、戲劇、綜藝以及體育節目裡,據調查,這類功能性、嗜好性內容的置入效果較好,進一步創造出新的廣告內容、平台以及媒體。三立電視台認為,未來節目生態會出現3道光譜,一是內容取向,一些渴望國內收視率和海外版權銷售的電視台或製作公司,仍不想被這類企業機制進來綁手綁腳;二是接受置入行銷的節目;三是購物頻道,只想賣東西,鎖定特定族群做到經濟規模。
其他平面媒體也有同樣走向,行銷人關心的是,消費大眾怎麼看,排斥性和接受度如何。據尼爾森調查,過去15個月整體雜誌類的廣告有1/4以上是以廣告編輯/企劃方式呈現,其中流行時尚、財經管理類雜誌的比例高於整體平均數,比較令人意外的是,行銷企管、投資理財以及建築家居類讀者對所謂「報導式廣告」(廣編稿)認知度高,閱讀比例也高(5成以上),稍早05'年調查指出,20至39歲、女性工作者及主婦是知道並會閱讀報導式廣告的族群。
品牌娛樂化三方有利
這1、2年雜誌媒體尤其多了標明廣編稿的內容,尼爾森公司媒體研究執行總監滕青芬分析,跟廣告市場萎縮、產業競爭激烈,一些媒體、媒體代理商將此當作額外、附加服務都有關,如果廣編稿做得有說服性、資訊性,讀者的接受度也會高。
艱難環境是大家都得面對的,據鄧孔彰的觀察,以往即使廣告商有錢有idea,也很難突破內容製作者或公司抗拒廣告化、商業性質的心防,現在則是行銷圈、娛樂圈大團結,為了把廣告大餅維持,大家都有得吃,願意共同把產品訊息或品牌概念娛樂化、內容化。舉例說,一片CD就是一個置入行銷的平台,飛輪海的CD從歌手封面到裡面歌本都可見產品露出、特色。
除了節目、版面的置入行銷之外,品牌娛樂化也會涵括電影、唱片、演唱會、體育活動、促銷、online、PR等。日本業界在這些方面衝得快,廣告公司甚至會參與電視台、拍片公司的會議,及早為客戶掌握品牌娛樂化商機。
好比山多利與動畫電影公司共同出資拍片,讓它的黑烏龍茶不只置入行銷,還可以堂堂在電影副標上冠名;積極年輕化的日清杯麵則出資拍動畫電影「Freedom」,並用動畫素材做成廣告片,隨著片子打開銷路,劇裡虛擬化商品如牛仔褲,又吸引Edwin等廠家把它具像化做成商品販售。
再來看美國,品牌娛樂化在網路、手機上大顯身手。稍早,AOL幫BestBuy、可口可樂、T-mobile等多個廣告客戶建構一個跨平台整合行銷內容《淘金熱》,這個互動尋寶遊戲鼓勵消費者發現藏在CBS電視節目、線上遊戲、品牌廣告等內容的產品線索,贏得200萬黃金;又如Disney ABC頻道把含廣告的連續劇讓網友下載,發現人們為了娛樂和內容可以接受看廣告這點。
內容決定品牌娛樂化的趨勢
據統計,全球在產品置入行銷的投資,06'年估計有75億元,這個市場還在成長,07'年光是付費的產品置入也有22億元,美國便占15億元。IAA理事蘇雄甚至直指,未來廣告的創意是在內容,新媒體時代的頻道數是數百到上千,消費大眾只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看,將來內容(content)、溝通(communcation)的控制權都掌握在消費者,這2個C會引領廣告圈往品牌內容置入行銷的趨勢走。
亞洲也在瘋,大陸甚至出現蒙牛等企業冠名節目,新加坡、泰國有些遊戲節目大剌剌秀出產品品牌名稱與消費主者互動,比較來說,台灣品牌娛樂化發展才要朝深度、廣度再開發,目前在台灣常見是以人為準的品牌娛樂化,考量品牌的目標對象,以及他們喜愛的明星或名人們多棲的舞台和資源,可望為品牌創造更多曝光機會和好感度,現階段又以30歲以下年輕人市場偏好的娛樂明星最受歡迎。
主要是不景氣讓品牌娛樂化的需求變大。貝立德公司娛樂開發部經理林明月表示,隨著客戶預算受限,不會在單一媒體投入大,而且從above the line轉移到below the line,更需要全方位、連接式置入行銷,就像提肉粽一樣整個串連,創造最大綜效;再來看消費者,儘管面臨荷包縮水、物價上漲,但人們還是需要娛樂,就像三餐得吃一樣,兩者的最大交集就是娛樂化。
再來看廣告媒購業,連年殺價競爭到了底線,再來就是比服務,品牌娛樂化或是品牌內容置入行銷是試圖提供一個統包服務或加值、客製化服務,去留住客人或拉進新客人。
看好這個商機,國際性公司已經蠢蠢欲動,貝立德已搶先業界第一個成立娛樂開發部門,並找來娛樂圈的人操刀,作為跨界合作的橋樑,並與可米、中大、紅豆以及金星等製作公司策略聯盟;做行銷講求效果,尼爾森調查公司也準備引進置入行銷的調查know-how搶市。
轉載自時報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