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最大
最著名慈善募款
持續最久的跨國公共藝術展演活動
也是城市行銷最佳案例的Cow Parade正式在台北起跑
不知你去看過華山藝文中心了嗎
許多藝術家已經在Open Studio@MooOtel展開素牛作品的創作
不僅是藝術家、動漫畫家、甚至有更多愛好公益的藝人都將在不久的未來展開創作
現在,只要你去一趟華山的圈養區
不定時的就可以看到藝術創作者正忙著他們的作品
是一個民眾可以參與的公共藝術創作期
我在國外官網上看過幾隻非常有創意的牛,把它放在Blog上與大家分享他們的創意
並且小妹決定要走一趟華山,去現場拍些已經完成的一些作品,
有機會就讓大家搶先目睹一下囉!
以下轉載自中央社11/25:
臺北奔牛節 創意驚喜滿城跑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81125 14:12:40台北)全球最大最具盛名的國際公共藝術與城市設計行銷活動-Caw Parade(奔牛節),即將在2009年的1月開始在臺北重裝上陣,自1999年開始,起源於美國芝加哥的奔牛節,輪流在全球各大城市展開巡迴活動,而臺北是第65個舉辦奔牛節的城市。
這場結合藝術、公益慈善、創作玩興與生活樂趣的藝術活動,除了邀請各舉辦國當代較具份量與指標性的藝術家參與創作之外,也開放部分名額供年輕學生或創作者參與甄選,活動型式是由主辦單位提供一頭與實際母牛一樣大小的玻璃纖維模型,再由創作者們各自發揮巧思改造或彩繪,完成的作品也將在城市裡的重要地標展出。在日本出現過藝妓裝扮的牛,經典的和服艷麗色彩讓人過目難忘,拉斯維加斯冶豔熱情的Show Girl牛,讓人恍若陷入賭場中熱血奔騰錢聲人聲賭氣酒氣雜沓的場景中,那臺北呢?
從10月1日開始進駐華山「MooOtel」牛棚的作品來看,大家耳熟能詳的101、中正紀念堂、故宮、八家將、原住民、孫悟空、國劇、夜市小吃、牛肉麵……等等都是在地取材的必備元素,不少創作新秀或學生就依此為創作題材,不只提供了檢視自我文化的機會,也多了宣揚在地文化的機能。
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作品更深入歷史文化與生活型態的交錯思維中,找到更讓人驚奇的作品,例如「台中市雕塑協會」理事長李明憲的作品,巧妙地將雕塑切割成上半身及下半身,上半身還可以180度旋轉,然而上下半身一藍一綠的顏色,更巧妙地點破臺灣在民主社會進展中,亟待扭轉乾坤的窘境。
另外,「貳拾陸巷」的張凡旋(Francis)延續一貫鮮明流暢的畫風,以「放牛班」為主題,切中了中外文化差異,因為臺灣在過去窮困的傳統農業時代,總希望下一代可以多念書多充實學歷,擺脫農牧的勞碌生活,所以會出現類似「不念書就去讀放牛班」的比喻,來形容不愛念書的學生,然而這對尊重職業平等的老外來說卻是種有趣得比喻;「放牛班」創作主題裡頭,有著「除了零分一切都是美好的」、「上課玩耍去」、「我的白是夢就像吹泡泡一樣」的種種概念,不只是張凡旋自己求學過程的經驗,也是許多藝術創作者的求學印記,也是少數能同時結合藝術、玩興、在地文化與藝術家本人生命歷程的奔牛節作品。
奔牛節官方網站:http://www.cowparade-taipei.com/cowpa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