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民、低收入戶、身障者都是受助對象 修繕興建房屋 揭露邊緣戶問題 還走向國際
前言
有人說,台灣最珍貴的就是豐沛的民間力量,不論是九二一大地震、四川大地震、去年八八風災,到今年嘉南地震、海地強震等,台灣都發揮人道精神,出錢出力,及時救援,表現突出,贏得國際稱讚。然而,無論搶救災民、恢復災區環境、打造臨時屋或心靈重建,常有力不從心之嘆。尤其專業能力不足,須靠團結合作,眾志成城解決問題,現在有一支充滿愛心與歡樂的隊伍,他們克服萬難,把力量發揮到極致,累積了驚人的成果。
這支隊伍叫「台灣寶島行善義工團」,成立十年,不但愛台灣,也愛世界。從修繕、建屋到社區營造,昨天還開拔柬埔寨,邁向國際,變成專門救苦救難扶弱的堅強隊伍。不限災民,只要經濟有困難、政府和社福團體照顧不了的,他們都要幫助,同時揭露種種弱勢的不平處境,希望獲政府與民間重視。
本周公益版就是要介紹這個慈悲的義工團。(圖/台灣寶島行善義工團提供)
成員多行業
強化專業度
台灣寶島行善義工團成立於九二一地震後,希望集合義工的力量為弱勢災民打造新的住屋,令人敬佩的,從最初的幾名夥伴,到現在一百名固定成員和三百餘額外義工,主要人員都不是營建工,從事行政文職的反而最多,寶島義工團理事長吳金振說:「我是學室內設計的,對營建和修繕只懂基礎,好在近年加入許多鐵工、木工和水電師傅,我們終於能提供更專業的服務。」
對於國內弱勢團體的貢獻,台灣寶島義工團無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除了因為震災、無力修繕房屋的低收入戶需要他們的幫助,邊緣戶、原住民、貧困而須負擔龐大身心障礙醫療費用的人,在窗戶毀損、屋頂被颱風吹走、漏水,或是發生火災後,都能向他們求助。
一般來說,義工團每次服務約在一至四天,最長半個月,費用以每戶建造三十五萬和修繕十五萬為主,多是十八坪的鐵皮屋。
出團前培訓
首重工安課
吳金振笑說義工團是「最窮的社福團體」並不為過,因為台灣寶島義工團的固定成員,包括九名理事和三名監事都是無給職,不論是水電師傅、委員,還是理事長,都和非固定成員的義工一樣,沒領半毛錢,所有任務都是「食宿自理」。他們從最初為九二一災民建屋,到如今幫助弱勢,甚至走向國際救援,都是為了讓全世界注意到,原來台灣也有這樣願意奉獻的人與組織。
義工在每次的任務中都扮演什麼角色?吳金振說,一般的義工付出勞力,義工師傅則出技術,每次出團八十人,二十人是固定班底,目前固定的師傅有二至三十位,占總班底的三分之一。
所有義工出團前都會接受培訓,約二至三天就能學會簡易木工、鐵工和基礎水電技術,吳金振強調,工安是其中最重要的課程,「我們雖然都希望為弱勢服務,但是自身安全絕對比任何事都來得重要。」
國小生加入
女性也參與
義工團的成員小至國小生,大至六十歲,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提供勞力,他們可以打掃、扶梯子,婦女幫忙做飯,營造團隊的參與感,但是吳金振笑說:「我們是女生當男生用,男生當超人用。」儘管沒有人會閒著沒事做,卻因為出團人數非常多,只要做累了,不用報備,盡量去休息都沒關係,不會有人斥責,這也是台灣寶島義工團協助弱勢造房子以來,回鍋義工絡繹不絕的緣故。
吳金振說,一年平均下來,義工每周都會出團一次,「每月能幫助二至八人,一年也能累積好幾百人,很有成就感。」假日,大家協助修繕房屋,平時有空的義工則去救災,遇有大災難就投入環境清掃,例如去年八八風災,他們出動了三百以上的人力,為了避免滋生傳染病,他們來回清淤泥高達二十六次,也幫八戶弱勢家庭蓋新房子;義工團希望未來能像國際救難隊一樣,成為有組織的民間助力。
台灣寶島行善義工團隨時會在網站上公布人力需求,可密切注意。義工團部落格的訊息:www.formosa-charity.org.tw。
本文轉摘自 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