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要看新聞是我的工作,選前看新聞總是藍綠大對抗,各家媒體播出的政治新聞幾佔百分之60%以上,政論節目更是如火如荼;大選過後可更有趣了,像是準總統與夫人的新聞「小馬雙眼皮成男性整性範本」、「酷酷嫂的公車與保鑣」、「導演籌拍阿九與阿青,誰來演最像?」,剛開始看來是選後的熱效應,茶餘飯後也算娛樂,但是看久了,卻真讓人感覺肉麻當有趣。

 

許多學者終於忍不住跳出來講話,部落格綠色正妹百人團串連愛台灣、監督馬,甚至準總統與夫人也請 羅 先生轉達〝媒體別再做了〞,〝請把焦點轉移一下〞,但是就市場觀點來看,觀眾只要繼續熱衷收看,媒體收視率只要持續升高,當收視率高過綜藝節目,在收視率的保障大前提下,這種繼續消費準總統與酷酷嫂的戲碼想必仍會不斷上演!

 

我親身體驗了一個真實案例,這個案例也讓我認清了某媒體的瘋狂行徑。有個學校辦了一場教育性活動,帶領小朋友學習選擇自己未來要從事的職業,鼓勵小朋友瞭解自己的性向,認知每個職業的特質與其各自的神聖精神,這裡面有小朋友立志當醫生、軍人、畫家。當媒體通告發出去,有個媒體就建議了學校何不找個人當總統,這樣才有『議題』啊!於是憨直的學校公關就問了學生想不想當總統,學生們很愛馬英九,紛紛搶著當總統,於是當天的職業博覽會就增加了總統這個超級志向!

 

做公關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馬神順風車,當然媒體可能會有興趣,尤其是對總統組最感興趣。但是,這畢竟是個教育意義重於一切的活動,某些媒體一到場就問 馬 先生5歲的照片在哪?表明只要拍扮演總統的小朋友,當老師希望他們也順道去拍拍其它職業別小朋友的志向時,他們即便來到了現場也懶得帶畫面,因為長官不要這個角度。回去播出的午間新聞雖然沒帶到教育活動的本質意義,但內容也算正常。但一到了晚間,此新聞內容就做了些微妙的調整,新聞結尾並暗諷此活動的秀味太濃,馬屁文化也進入了校園。哈哈,這個事件真是令我大開眼界,媒體大人啊,這是你要的角度,一切依你所願拍攝,但學校的原意豈是如此?聽從媒體建議增加了總統的志向,結果卻被媒體擺了一道,真是欲哭無淚。但是此事件背後真正傷害的是誰呢?如果你的孩子也在其中,你是家長,看到了這則新聞又是做何感想呢?

 

當然,我也要向其它做新聞持客觀角度的朋友致上最高的敬意,其中有幾個新聞台與平面媒體,皆以此職業博覽會的教育意義為出發,拍攝了許多小朋友當外科醫生、體操員、或新聞記者的學習成果,更訪問了老師規劃此課程的背後意義,而並非以總統志向為唯一的議題切點。我想,或許他們才是立志當新聞記者小朋友們的最佳典範。

 

以上,算不算馬神運動?是不是馬屁文化?還是全民不可抵檔的馬上瘋?但是我只知道,媒體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媒體有其監督政府的神聖使命,有其客觀公正之必要,而這個馬上瘋的行為真的是百姓們自發性的嗎?或是由於媒體的推波助瀾而形成?我希望媒體高層們真的可以再三思一下。

 

轉載自動腦雜誌 黃鼎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先勢家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